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2023年原煤產量達 47.1億噸,2024年預計達到47.6億噸,煤炭市場供需基本穩定。“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增煤炭產能逐步釋放,煤炭供應體系質量、應急保供能力都有所提升,那2025年國內煤炭產量又將如何變化呢?
一、2024年新增情況
據汾渭報告數據,2024年全國新投產能9360萬噸,同比大幅下降(2023年新投產能共計23369萬噸)。同時,2024年也有產能去化情況,主要涉及資源枯竭、長期停產停建礦井及生產礦井核減產能,共去化2415萬噸(2023年退出產能2108萬噸)。
礦井核增主要來自新疆、山西、貴州。其中動力煤產能2310萬噸,煉焦煤360萬噸。新投產主要集中在晉陜疆,其中動力煤礦井5295萬噸,煉焦煤礦井1395萬噸。陜疆地區新建礦井多,而山西以改擴建礦井為主,西南的云南和貴州新投產能也不少。
二、行業政策環境及發展趨勢
(一)政策環境
在 “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加快,煤炭消費總量、強度雙控政策更加嚴格,比如將有序推進煤礦先進產能核準建設、促使在建煤礦快速投產達產、停止新建產能低于90萬噸的復雜煤礦等。后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還將持續下降,總量增長空間縮小,倒逼煤炭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
2024年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5年本)》,西部8省(區)新增多項涉煤鼓勵類產業,旨在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升煤炭資源利用效率與附加值,促進煤炭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二)發展趨勢
我國煤炭產能總體寬松與結構性、品種性、區域性緊張并存。據汾渭判斷,預計2030年前煤炭產能以凈增為主,動力煤在建先進產能較多,未來產能占比持續提升,而煉焦煤受資源稀缺影響,增量空間將非常有限。此后隨著需求端的見頂回落,或將出現政策性收縮,未來產能對產量的約束減弱,產能由剛性轉為彈性。根據汾渭煤礦數據,綜合考慮礦井目前建設進度、煤炭企業對所屬礦井的發展規劃及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等情況,預計2025-2029年新投產產能和退出產能均將呈逐步減少趨勢。
新投產方面,煤炭消費比重下降,礦井投資意愿降低,全國建設礦井產能短期內可投放量有限,核增潛能透支等因素,使得后續新投產能可能受制約。
三、2025年煤炭新增產能地區分布及產量預測
從2025年產量來看,增量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2024年后半年投產和2025年上半年投產的煤礦,二是山西缺量的恢復。分主產地看:
新疆:是2025年煤炭新增產能的主要地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計,2025年新疆地區或增產5000萬噸至5.7億噸。考慮因其較長的運距以及當地就地轉化的要求,對煤炭市場影響有限。
山西:2025年煤炭產量或將增加4000萬噸以上至13.4億噸,2024年產量同比下降,是因上半年受安監指導和查超產影響,7月份后已基本恢復滿負荷生產。預計2025年可能恢復正常產量,增量主要在上半年完成。
內蒙古:2025年計劃增產900萬噸至12.7億噸,產量增速可能明顯下降。
陜西:2025年計劃增產2000萬噸至7.85億噸,增量多為核增產能。
貴州:2025年計劃產能2.5億噸/年,原煤產量1.8億噸,力爭達到2億噸。但2024年預計不會超過1.4億噸,要實現2025年目標需增4000萬噸,預計較難達成。
其余產地:預計2025年產量同比基本平控,變化不大。
四、結論
近期國家能源局公布2025年能源工作規劃,其中煤炭產量將力爭達到48億噸。預計2025年國內煤炭產量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樂觀估計整體增量在1.2-1.6億噸左右,取中值1.4億噸左右,同比增速約3%,能夠滿足國內大部分煤炭需求。
(陳亞軍,永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電力采購銷售中心市場開發處)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