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豐”景如畫,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5周年。
作為工業“主糧”,75年來,我國煤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發展成就,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保障。從1949年全國煤炭產量3243萬噸,到如今僅一處大型露天煤礦年產量就可超過3000萬噸,2023年全國煤炭產量更是達到47.1億噸,煤炭穩穩地兜住了我國能源安全底線。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煤炭產量只有3243萬噸。隨著我國經濟恢復,1956年,煤炭產量達1.1億噸,首次突破億噸。1966年至1976年,煤炭工業奮力發展,煤炭年產量從2.5億噸增長到4.8億噸。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煤炭需求旺盛。1978年,全國煤炭產量達6.18億噸。20世紀80年代,在“有水快流”政策影響下,煤炭產量快速增長。1990年,全國煤炭產量達10.8億噸,首次站上10億噸臺階。
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煤炭供需失衡問題開始凸顯。1998年底,國務院決定關閉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礦。2000年,全國生產煤炭9.98億噸,比1997年減少3.27億噸。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煤炭行業也扭轉連續多年虧損局面,進入“黃金十年”,煤炭產量不斷增加。2012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9.5億噸,2013年繼續增長至39.74億噸。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2014年至2016年,煤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幾乎全面虧損,煤炭產量也逐年下降。
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印發,拉開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序幕。2016年,全國煤炭產量34.1億噸,為近年低點。隨著供給質量提升,煤炭產量逐年增長。2023年,全國煤炭產量增至47.1億噸,比1949年增長140多倍,年均增長7%。
煤炭產量增長的同時,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煤炭產量和消費占比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新中國成立初期,煤炭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高達96.3%。1978年,原煤生產占比下降到70.3%。1979年至2000年,煤油氣等化石能源占比穩定。本世紀初,煤炭行業度過“黃金十年”,煤炭生產占比回升至2012年的76.2%。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生產結構由以煤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轉變。2023年,煤炭生產占比下降到66.6%。
新中國剛成立時,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在90%以上。1953年至1978年,煤炭消費占比逐步下降至70.7%。1979年至2000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呈現先升后降走勢,2000年占比為68.5%。2001年至2012年,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維持在68%至72%。黨的十八大以來,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68.5%降至2023年的55.3%。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