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24年7月全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交易數據。數據顯示,2024年7月,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1.82億個。截至2024年7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已經達到8.89億個,較去年年底大幅增長。2024年7月,全國交易綠證2447萬個;截至2024年7月底,全國累計交易綠證達到了2.91億個。
去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綠證核發工作啟動會。國家能源局首批核發綠證約1191萬個,涉及項目1168個、發電企業755家。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攀升,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后,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證供應市場。
單從交易量上來看,綠證市場“熱火朝天”。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刺激下,綠證核發和交易量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24年上半年,全國綠證市場交易量達到1.6億個,同比增長6倍。
交易量暴漲一方面是因為企業自愿購買中國綠證意愿增強。“從去年1044號文發布以后,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原則上只能申領核發國內綠證,所以說從企業自愿采購渠道來看,國際綠證供應量減少,選擇國內綠證的企業增多了。”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相關專家介紹。
然而,與供應量的激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綠證價格卻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平臺顯示,五一節假期期間,綠證單張成交價在0.82元至6.04元之間波動,最低價甚至跌破1元/張,較去年同期下跌幅度驚人。
這一量漲價跌的現象背后,隱藏著多重復雜的成因。
首先,綠證市場的供需失衡是導致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不斷攀升,綠證的供應量大幅增加。據統計,一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綠證供應量高達15億張,而實際購買量卻不足3億張,供需比高達5:1。這種巨大的供需差距直接導致了綠證價格的下跌。
其次,政策變動對綠證市場成交價造成了深遠影響。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了綠證的有效期為兩年,這一政策直接觸發了發電企業對臨期綠證的低價甩賣,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價格的不穩定。此外,隨著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變,地方政府對綠證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市場的整體需求結構。
再者,國際綠證市場的變化也對國內綠證市場產生了間接影響。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體系(I-REC)停止簽發中國項目的I-REC證書,使得部分原本可能通過國際渠道銷售的綠證回流至國內市場,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供應量。
綠證價格的暴跌對發電企業造成了直接的利潤損失。據相關發電企業人士透露,現階段綠證市場非常混亂,中間商價格喊得比電廠還要低,導致發電企業難以將綠證以合理價格售出。這種情況下,發電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現金流也面臨壓力。
此外,綠證價格的過度下跌還導致市場調節功能減弱。綠證作為一種激勵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工具,其價格本應具有反映市場供需關系的調節功能。然而,當前的綠證市場價格已嚴重偏離市場基本面,無法有效引導資源的合理配置。
面對當前綠證市場量漲價跌的狀況,綠證市場參與主體喜憂參半。“目前的供需情況對用戶側或者急需綠證的省份是好事,但發電企業利潤要往下跌一些。”有專家表示,長期來看綠證價格走勢很難判斷,“十五五”之后能耗雙控轉為碳排放雙控后政策環境會發生很多變化,屆時主要要看國家在非自愿購買的層面對綠證有沒有更大范圍的考核。
相關人士認為,未來,我國綠電綠證市場將朝著規范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一方面,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機制的逐步健全,綠證市場將逐步走向規范化。例如,未來可能通過制定明確的綠證最低限價、明晰違約成本等手段來穩定市場價格,確保綠色環境權益得以充分實現。同時,通過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制度的落實和分解到市場責任主體,明確企業的綠證購買義務和考核標準,將有助于提升市場的整體活躍度。
另一方面,國際化將是綠證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盡管當前國內綠證的國際認可度較低,但隨著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以及國際綠證互認機制的逐步完善,中國綠證有望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廣泛的應用。例如,通過加強與國際綠證標準的對接和互認工作,推動中國綠證在國際碳交易市場和供應鏈碳中和認證中的使用,將有助于提升中國綠證的國際競爭力。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