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報告稱,到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都將保持穩定。面臨著空氣污染防治壓力、撤資浪潮與清潔能源的挑戰,煤炭需求量在2018年逆勢實現連續第二年上漲。IEA預測稱,盡管歐洲與北美地區煤炭需求會有所下降,但出于成本與資源的考慮,印度和東南亞等國的需求上漲將維持全球煤炭消費的穩定。
印度將成最大消費增量
報告指出,預計到2023年,全球煤炭消耗量將以年均0.2%的速度增長,從2017年的53.55億噸增至54.18億噸;但2023年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從2017年的27%小幅降至25%。
其中,得益于燃煤發電量和粗鋼產量的需求上漲,印度將成為煤炭需求增長最大的國家。IEA數據顯示,當前印度的煤炭需求年增長率約為3.9%,預計2023年,該國煤炭需求量將增加1.46億噸達到7.08億噸。盡管印度也在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已加大對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與新建煤電廠的改造升級上的投入,煤炭需求上漲的速度從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印度煤炭需求量的增長幅度仍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時,報告也指出,出于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的考慮,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煤炭需求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IEA分析認為,現有的煤炭出口量將足以滿足印度等國的煤炭消費,產煤大國澳大利亞的燃煤出口量將在未來5年內保持上漲。
“煤炭是兩個世界的故事,一方是部分國家積極制定氣候應對政策,并使用經濟力量促使煤電廠關閉,一方是部分國家持續將煤炭視作更經濟的能源形式。”IEA能源市場與安全執行官Keisuke Sadamori表示,“對很多國家來說,尤其是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煤炭是提供經濟發展支撐和保證能源安全的重要元素。”
CCUS必不可少
對此,IEA認為,煤炭消費量持續穩健的情況下,為了達到氣候行動目標,就必須使用碳捕捉、封存與利用(CCUS)這一新興技術。報告表示,未來5年內,煤炭將持續作為全球第二大一次能源形式、電力供給的最大來源,而CCUS是連接現在與未來能源的橋梁,需要全世界各方合作實現。
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簡單來說,要實現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沒有CCUS將不會有未來。”然而,據國際氣候行動機構“全球CCS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僅有18個大型CCUS正在建設中,遠不能滿足減排要求。
據了解,在為了讓這一技術有更多動力,IEA與英國、美國、挪威等國政府密切合作,積極呼吁各國政府與企業加大對CCUS的投資,尋找更加實際的路徑讓CCUS加速發展。
“要實現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氣候目標,解決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有能源供給,就需要將強大的政策和創新科技結合為一體。”Keisuke Sadamori說,“包括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更高的能效,以及核能、CCUS、氫能等,一切可能的選項都是必要的。”
各國政府態度不一
在這一報告發布前兩天,持續兩周的波蘭氣候大會落下了帷幕,近200個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巴黎協定等議題上達成了共識。會議提出,各國需要在減排行動上提高透明度來確保氣候應對行動的有效實施。據路透社消息,長期依賴化石能源的烏克蘭在氣候大會上宣布將加大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入,2030年前減少40%碳排放,4座烏克蘭城市將在2050年前實現100%清潔能源供給。另外,以色列已于12月17日宣布,將在2030年前停止使用煤炭,以色列能源部長Yuval Steinitz表示:“將加速以色列在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將繼續減少空氣污染。”
但IEA表示,盡管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煤炭退出計劃,但受到政治、市場因素的影響,要改變煤炭的現狀可能會遇到不小阻力。《華盛頓郵報》近日撰文稱,現有的政治博弈正影響到國民對于氣候保護行動的態度,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擁抱”煤炭的舉措對此起到了一定了消極作用。在波蘭氣候大會期間,澳大利亞、波蘭等國均表示無意淘汰煤炭,而巴西新當選的候任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更是對氣候行動充滿了敵意。
“由于資源豐富及易于運輸,煤炭在多個國家是主要的能源形式,盡管社會各界都專注于擺脫對煤炭的依賴,但當前的市場趨勢仍是拒絕有任何改變。”IEA在報告中表示。《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則分析認為,化石燃料帶來的碳排放已經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擔憂,盡管兩年來煤炭價格有所上漲,但出于當地居民反對、過去數年內的低迷市場的憂心,資本可能不會輕易介入、建設新的煤電廠。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