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喬龍德會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的會議非常重要,這次會議是水泥企業停止生產32.5復合硅酸鹽水泥的動員會、部署會、誓師會,也是水泥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里程碑事件。下面,我主要講三段話。
??一、取消32.5復合水泥意義重大
??近年來,取消32.5復合水泥一直呼聲不斷,相關政策標準密集出臺。早在2013年國發〔2013〕41號文就要求:“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使用比重”。2014年1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國家標準第2號修改單,主要內容就是取消32.5復合硅酸鹽水泥(保留了32.5R早強型復合硅酸鹽水泥),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今年5月出臺的國辦發34號文明確提出“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重點生產42.5及以上等級產品”。目前,取消32.5R的標準修訂稿正處在審批過程中。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是政府要求,也是行業、企業轉型發展必由之路。無論從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長遠發展來看,還是從眼前提質增效的現實需要來看,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都已到了非停產不可、非取消不可的地步。
??取消32.5復合水泥是推動行業邁向高端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水泥工業迅猛發展,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均居世界一流。但與此同時,也積累了產能過剩的突出矛盾。過去這些年,水泥行業圍繞淘汰落后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完成了落后工藝小立窯的淘汰,現在這一輪淘汰著眼于淘汰落后品種,也就是淘汰32.5水泥。國際上現在通用的基本上是42.5水泥,占比約50%,剩下的50%是52.5和62.5水泥;在非洲建水泥廠,起步都是52.5水泥,沒有32.5水泥,也很少用42.5水泥。目前,我國水泥裝備和水泥技術全球一流,發達國家、跨國公司都在使用中國的萬噸線、5000噸線,國內大部分也是5000噸的線。但在我國,盡管裝備和技術一流,新型干法水泥占比達到98%以上,水泥產品絕大多數卻是32.5強度等級的產品。42.5、52.5等級的高標號產品僅占水泥總量的37%左右。32.5水泥占全部水泥產量的63%,其中32.5復合硅酸鹽水泥則占全部水泥產量的50%以上。也就是說,我國水泥行業一方面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正在推行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另一方面卻在大量生產落后的低檔次水泥,這有悖于常理。在所有建筑材料中,水泥性價比最好,尤其適合我們中國,因為我國是水泥偏好,水泥用量巨大,我們理應把水泥做成全世界最好。
??取消32.5復合水泥是水泥行業去產能的重要抓手。當前我國水泥行業正處在平臺期,行業產能過剩的突出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34號文發布以后,工信部、中國建材聯合會、各地方政府和建材企業積極響應,組織開展系列貫徹落實活動。今年10月,工信部和環保部聯合下發通知,在全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實施水泥錯峰生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水泥行業形勢逐步好轉。今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19.9億噸,同比增長2.6%;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32億元,同比增長47%,增幅較1~9月提升13個百分點。應該看到,水泥市場基礎尚不牢固,價格回升主要是由于錯峰生產,是因為去產量。去產量是權宜之計,解決的是眼前需求不足、價格過低的問題。要想水泥行業長治久安,必須去產能,淘汰32.5水泥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國際上1噸熟料生產1.3噸左右的水泥,我國近幾年1噸熟料平均生產1.75噸水泥,其中32.5復合水泥更是1噸熟料生產2.5噸以上。這種嚴重超摻,加劇了水泥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目前,全面取消32.5復合硅酸鹽水泥的標準修訂稿已上報國標委和工信部。這一標準正式實施后,水泥產量有望削減2億噸左右,大幅緩解目前嚴重失衡的供需矛盾。
二、凝心聚力,加快退出32.5復合水泥
??停止生產32.5復合硅酸鹽水泥,各方應凝聚共識、齊心協力,切實落實好國辦34號文件精神要求,加快推進32.5復合水泥有序退市。
??一是統一思想,增進共識。淘汰32.5水泥的問題爭論多年,直到今天還有不同看法。有人說,32.5水泥在農村還有市場。我國電視行業當年淘汰CRT顯像管電視時,也有廠家提出類似觀點,認為這種落后產品在農村、在不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市場,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液晶電視降價,很多CRT生產線一夜之間全部關閉。所以,在淘汰落后上絕不能心存僥幸,行業和企業都要提高認識,站在水泥轉型升級和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高度上,下定決心淘汰32.5水泥,不能再有任何雜音。政治、經濟、技術是統一的,技術要服從經濟,最終為經濟服務,經濟要服從政治。淘汰32.5水泥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是關乎經濟和政治、全局和大局的問題。如果連這個問題上都邁不開步子,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將無從談起。
??二是各方聯動,共同推進。停止生產32.5復合硅酸鹽水泥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協會和企業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從協會來看,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行業加強自律,促進企業間誠信建設,建立市場行為約束機制。多年來,建材聯合會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喬會長更是親力親為、奔走呼號。這幾年如果沒有協會和喬會長的努力,整個行業形勢會更為嚴峻。在停止生產32.5復合水泥方面,協會還應繼續強化對行業的管理職能,堅定維護水泥市場秩序,使水泥企業上下齊心,認真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同時引導粉磨企業積極轉型。我們要支持協會,高度統一在協會的思想和指導之下,按照協會的要求做,這樣水泥行業才有前途。
??從政府來看,要加大支持力度,及時出臺促進停產工作的相關政策。在這方面,新疆走在了全國前列,新疆2016年7月1日起淘汰了32.5R復合硅酸鹽水泥,2017年5月1日起將取消全部32.5等級硅酸鹽水泥。據估計,若取消32.5復合水泥,加上錯峰生產等措施,新疆水泥產能利用率將由目前的39%調整到80%。京津冀、江浙滬等發達地區,遼蒙、云貴等過剩重災區,都應學習新疆經驗,地方政府帶頭,積極淘汰低標號水泥。從企業來看,要堅決貫徹落實34號文件精神,主動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主動去產能、提品質、調結構、增效益,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大企業更應積極發揮作用,兼顧各方利益,為行業去產能多做貢獻。
??三是政策配套要及時跟進。停產32.5復合水泥涉及面大,影響面廣,配套政策應及時跟進補位。要從需求端提升對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強度水泥的需求,積極推動混凝土標準、建筑設計標準規范的調整,從源頭上推動取消32.5水泥。要增加專用水泥生產標準制定工作,取消32.5復合水泥之后,還可能有32.5等級礦渣、粉煤灰和火山灰硅酸鹽水泥作為替代品,可以考慮按照需要,增加一些專用水泥標準,來滿足不同需求。要以稅率調整政策為杠桿,加大42.5及以上等級水泥產品的退稅力度,減少或停止對32.5水泥生產企業退稅優惠,促使32.5復合硅酸鹽水泥退市。要加大對水泥企業包括粉磨企業聯合重組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市場整合,積極開展技術革新、產業升級,讓小粉磨站企業能夠平穩有序退出,同時由于整合后的市場趨于成熟理性,產品價格回升,還能解決由取消32.5復合水泥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
??三、大企業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
??大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要積極發揮帶頭引領作用,從國家政策、行業發展和企業戰略的高度出發,主動停止生產32.5水泥,形成示范效應。作為建材行業領軍企業,中國建材集團一直致力于推動水泥業務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2007年,中國建材集團在山東棗莊炸掉9條小立窯,帶動了全國小立窯的淘汰。此后,我們強化技術創新,加快推進水泥產品的“高性能化、特種化、商混化、制品化”的“四化”發展。其中高性能化,就是淘汰32.5水泥,提高產品性能。中國建材集團已于2015年12月1日停止生產32.5復合水泥。在集團目前的水泥產品結構中,32.5R復合水泥占40%,42.5及以上等級水泥產品占60%,高標號水泥比例高于全國超過10個百分點。中國建材集團目前還在積極研究62.5水泥和72.5水泥。如果我國廣泛采用72.5水泥可節約40%的石灰石和減少40%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對我國這樣一個水泥大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建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和水泥技術綜合服務商,兩材合并后,水泥總產能達5.5億噸。今后我們將繼續發揮大企業作用,堅定不移地在行業帶頭淘汰32.5水泥、帶頭關閉富余產能、帶頭不新建生產線、帶頭執行錯峰限產、帶頭穩定市場價格,做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中流砥柱。
??我在這里表個態:中國建材集團堅決響應協會號召,主動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也希望全行業都行動起來共同停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
??盡管水泥行業現在面臨不少困難,但路在自己腳下,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國建材集團愿與行業內的兄弟企業一道,共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中國水泥工業轉型升級。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