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一個碧波蕩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焦作市委書記孫立坤對這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城的最新期待。他表示,這個期待變成現實,時間不會太久。
這座被稱作中原“煤城”的城市,歷史上一直以來“生產主要靠挖,工業主要靠煤”。“近些年來,我們通過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歷了由單一煤炭向傳統工業轉型,由傳統工業向新業產業轉型,由發展旅游業向第三產業全面繁榮轉型,由二三產業轉型向一二三產業、城市全面轉型原四次變遷。”孫立坤代表對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說。
焦作因煤而興,也因煤而成為全國污染嚴重的城市之一,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點到了焦作市發展的要害。”孫立坤說。
據孫立坤介紹,2011年,《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下發后,焦作市搶抓機遇,積極對接,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范市的戰略構想。2012年2月,河南省政府印發了《焦作市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范市總體方案》,開啟了焦作全面轉型發展之路。
實現由“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的轉變,是焦作首先要做的事情。這個市狠抓城市組團轉型,突出多中心、組合式、緊湊型、復合型城市理念,編制組團式城市發展規劃,大力開展城市轉型工程、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和美麗焦作建設,推動城市組團擴容提質,加快發展功能區和中心鎮,積極構建“核心城市—城市組團—中心鎮—新農村”的城鄉架構。
“轉型升級得有平臺。”孫立坤說。焦作市按照產城互動的要求,圍繞打造百億元產業集群、千億元產業集聚區目標,通過招商選資,每年每個產業集聚區至少新開工建設2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產業集聚區呈現出規模擴張快、入駐項目多、產業層次高、承載能力強的發展態勢。據統計,9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建成面積達189平方公里,入駐規模以上企業448家。
焦作要“變臉”,二產首先得“變臉”。為此,焦作市狠抓工業轉型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群體。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61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69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2.8%。
“有人問我,去年壓縮的‘三公經費’去哪兒了?我可以告訴大家,有1000萬元的‘三公經費’被用于科技創新。我們在全省首家開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在全省首家試行創新券制度、科技貸款貼息制度。”孫立坤說。此外,焦作市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實現戰略合作,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落戶焦作。出臺科技招商優惠政策,引進巴羅科技智能機器人等一批高科技項目。焦作作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連續六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許多人注意到,河南省唯一的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落戶焦作,這是焦作市在一產方面狠抓農業轉型發展的結果。孫立坤說:“通過科技創新,焦作市的農業正由高產穩產向優質高效轉變。”全市不但建成高標準糧田83.8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土地流轉面積79.8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536家,而且主要糧食生產機械化率達96%以上。
建設焦作,離不開三產的發展。焦作歷史文化悠久,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現存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等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也是焦作是中國的太極拳發源地。“我們圍繞打造國際知名旅游城市,依托‘太極故里、山水焦作’兩大世界級品牌,積極推進文化旅游園區建設,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成功創建了3個國家5A級景區,連續4年榮獲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孫立坤說。
為了在轉型升級中打造“速度焦作”,市里合并取消下放審批項目35項,省市重點項目均實現了計劃新開工項目百分之百開工、計劃竣工項目百分之百竣工、計劃投資百分之百完成。
“鄭焦城際鐵路年底通車,焦作海關開關運行,桃花峪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城市水系、生態等建設進展順利,其中水系建設引黃入焦工程全線貫通,黃河水進入焦作。”孫立坤如數家珍。
“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可以說,焦作正處于克難攻堅、不進則退的轉型爬坡過坎期,受產業結構、要素資源、地方財力等影響,轉型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我們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孫立坤代表語氣中充滿了堅定。
來源:新華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