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逐年上升據曾學敏介紹,近年來,由于各地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我國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一直在逐年穩步、快速上升。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推算,2003年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為21.9%,2004年為32.5%,2005年為45.1%,2006年已達到50%左右。近5年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年平均增長率為52.6%.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干法生產線為617條,熟料總產能為46690萬噸,水泥總產能為60697萬噸,其中,2006年上半年新增生產線為31條,新增熟料產能3494萬噸,新增水泥產能4542萬噸。截至2007年6月底,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達748條,熟料總產能為55612萬噸,水泥總產能為72296萬噸,其中,2007年上半年新增生產線42條,增加熟料產能4120萬噸,新增水泥產能5351萬噸。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和水泥產量同比均增長了19%,均高于上半年水泥產量增長13.4%和熟料產量增長14.1%的增長率。
投資余熱發電項目熱情高漲落后水泥生產能力的加速淘汰,為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項目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曾學敏說,“十一五”期間,新型干法生產線還會以較快的速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還將不斷上升,落后工藝生產的水泥比重將不斷下降,這意味著促進了水泥行業結構的調整,加快了落后產能淘汰的步伐,而且標志著水泥工業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偏快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型干法生產線的建設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就是水泥行業余熱發電項目的投資加大,行業投資余熱發電項目的熱情空前高漲,凡是擁有日產2000噸級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的水泥企業,大都在進行或籌備余熱發電項目的建設。今年上半年,余熱發電項目投資相當于2006年全年的3倍。與此同時,新開工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基本上都申報了建設余熱發電項目。
據中國水泥協會測算,僅新型干法生產能力替代落后生產能力和實施余熱發電項目,兩項合計年節標煤就達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40萬噸。
結構調整向更高層次發展曾學敏說,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結構調整、落后產能的退出及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都在提速。“十一五”期間,新型干法水泥仍會以較快速度發展,落后產能也會以較快速度同步退出,預計到“十一五”末期,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應該達到70%以上。
以節能降耗為主題的技術改造將是“十一五”期間的一個投資亮點,主要是對水泥生產線實施余熱發電、電機拖動系統變頻調速的節能改造,以輥壓機和立磨粉磨系統代替傳統磨機等的節能改造。與此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各種工業廢渣的利用量,提高廢渣的利用比例,降低生產成本,也將是水泥企業的首選策略之一。另外,有實力的水泥企業目前都在嘗試開發水泥新品種、提高混凝土性能、利用水泥窯焚燒垃圾。
曾學敏認為,有實力的企業在開發水泥新品種及水泥窯焚燒垃圾方面的嘗試,將進一步促進水泥行業的技術進步,也使水泥行業的結構調整不僅僅局限于新型干法線的建設,而是向更高層次發展。
淘汰落后產能各地進展不平衡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全國各地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進展也很不平衡。曾學敏介紹說,東部地區如浙江,水泥行業的落后產能(包括立窯、濕法窯、干法中空窯等)基本上都被淘汰了,而且在全省重點城市周邊的小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項目(日產700噸~1000噸)也進入了淘汰之列;北京、天津、上海周邊的落后生產能力基本上也都退出了市場;中部地區是新型干法水泥的后起之秀,河南、湖北對水泥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很大;西部重點城市成都、昆明、西安、蘭州對水泥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由于中西部地區經濟與東部地區相比發展較慢,淘汰落后的進度也不如東部地區快,但也正因此,中西部地區將是未來新型干法水泥發展的重點區域。近幾年來,由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引導,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有資料顯示,今年1月~5月,我國東部地區新開工的新型干法項目占全國的比重為16%,而中部地區為61%,西部地區為23%.同時,中西部地區水泥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大大高于東部地區,因此,近幾年中西部在開發建設中,對水泥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由于過去中西部地區新型干法水泥較少,而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的建設也大都在近幾年,其能力尚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水泥落后產能在當地目前還有一定的市場生存空間。但隨著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加快建設,中西部地區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
來源:中國建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