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少妇被按摩师玩弄了_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画质_日韩高清在线观看_麻豆视传媒在线观看_凯蒂夫人在线播放_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家政策

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2006年)

2007/2/28 0:00:00       

 為推動節能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節約能源和優化用能結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們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以下簡稱《大綱》)。

    1總論

    1.1節能工作方針和原則

    節能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節能工作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強化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有效的激勵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節能長效機制和管理體制。

    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互促進,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

    1.2制定《大綱》的目的和意義

    《大綱》所稱節能技術是指: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效益、減少對環境影響、遏制能源資源浪費的技術。應包括能源資源優化開發利用技術,單項節能改造技術與節能技術的系統集成,節能型的生產工藝、高性能用能設備、可直接或間接減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開發應用技術,以及節約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術等。

    《大綱》從實際出發,根據節能技術的成熟程度、成本和節能潛力,采用“研究、開發”,“發展、推廣”,“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規范節能技術政策。《大綱》以2010年前推行的節能技術為主,相應考慮中長期節能技術的研發。

    《大綱》用于指導節能技術研究開發、節能項目投資重點方向,為編制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和節約能源規劃提供技術支持,為實現國家“十一五”節能目標奠定基礎。

    2工業節能

    我國工業能源消費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技術與裝備良莠不齊,部分裝備技術性能低下,生產工藝落后,導致能耗指標較高,總體用能效率低,嚴重制約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1能源資源優化開發利用與合理配置技術

    2.1.1發展能源資源優化開發與優化利用技術

    制定煤炭、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煤礦瓦斯)、水電和海上油氣田等大型能源資源總體開發方案并滾動修訂;優化煤、油、氣和水電資源的配置;統籌規劃能源開發、運輸、儲存、加工、轉換、燃料替代等,以達到能源開發利用最佳整體效益。

    優化和調整用能結構,實現有效利用能源資源。高耗能產業因地制宜地靠近能源產地布局。有條件的礦區統籌發展煤電、煤化工、煤炭建材等綜合利用產業。

    擴大煤炭洗選加工比例。供應煉焦用煤必須全部洗選加工。重點發展化肥和高爐噴吹用煤及高硫、高灰份煤的洗選。

    2.1.2發展多種能源發電與合理配置技術

    依據我國一次能源資源和大用電負荷中心分布特征,發展煤炭坑口大容量群發電技術與大水電基地發電技術;發展大容量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和燃氣輪機調峰發電技術,缺水地區發展節水型發電技術;在缺乏能源資源地區,積極發展安全堆型核電技術;發展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

    在熱負荷集中地區,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三聯產發電技術;北方采暖地區大中城市發展集中供熱的熱電聯產,優先建設以熱定電的背壓供熱機組和200MW以上的抽汽供熱機組。

    發展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率發電技術。大型電力系統發展超臨界、超超臨界壓力等級發電技術;推廣建設600MW及以上高參數大容量燃煤機組、高效潔凈煤發電機組和大型聯合循環機組,限制在大電網內新建常規300M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機組。重點開發并推廣適合國情的循環流化床及整體煤氣化發電技術,積極發展300MW及以上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優化供電方案,逐步淘汰單機容量100MW及以下常規燃煤純凝汽式小火電機組和單機容量50MW及以下的以發電為主的燃油鍋爐、發電機組。

    實施節能電力調度,限制能耗高的機組發電,最大限度節約能源。

    發展大容量、遠距離、安全經濟輸電技術。

    發展500kV超高壓輸電技術。

    禁止電力系統新建燃油發電廠。

    2.1.3發展水電資源綜合優化開發、利用技術

    大力發展流域梯級水電優化開發技術。

    大電網重點發展500MW以上大型混流或水輪機發電技術。

    靠近負荷中心的地區,重點發展300MW及以上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技術。

    2.1.4發展、推廣煤炭資源高效開采利用技術

    發展煤炭大規模、集約化開采技術。發展采掘機械化,推廣綜采、綜掘技術裝備,建設高產高效礦井和大型煤炭生產基地,按品位開采利用,提高回采率

    研發煤炭地下氣化技術,促進報廢礦井殘留煤的回收利用。

    鼓勵、支持礦井煤與煤層氣(煤礦瓦斯)共采,研究、推廣新型高效的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技術。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速引進、開發煤礦煤層氣(煤礦瓦斯)等可燃氣體回收利用技術和低濃度瓦斯利用技術,降低煤氣放散率。

    研發煤化工、煤炭液化替代石油技術。推廣潔凈煤代油,石油焦氣化燃燒技術。

    推廣高效、低污染煉焦技術,提高焦炭產出率,回收利用煉焦過程副產煤氣、焦油等。

    關停回采率低與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小煤礦。

    保護性開采焦煤資源,嚴禁將主焦煤當動力煤使用。

    2.1.5鼓勵低熱值礦物燃料綜合利用技術

    就地利用熱值12560kJ/kg及以下礦物燃料,10500kJ/kg以上的煤矸石用作低熱值工業鍋爐燃料。

    發展、推廣燃燒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燃料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中煤、油頁巖、石煤等低熱值燃料。

    發展低熱值煤矸石、石煤生產磚瓦,或用作水泥廠燃料和配料、混凝土和建筑砌塊及墻板用骨料等新型節能建材的技術。

    2.1.6發展褐煤利用技術

    發展褐煤氣化技術,利用褐煤生產甲醇等化工產品。

    研發褐煤提干、快速熱解工藝、褐煤直接液化和無粘結劑成型技術。

    2.1.7發展、推廣油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

    推廣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技術,如撬裝式輕烴回收裝置、套管氣回收、大罐抽氣和天然氣發動機等技術。整裝油田必須同步建設伴生氣、凝析油回收設施。推廣汽油裝車站臺、加油站和油庫油氣回收技術。

    2.1.8研究油頁巖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技術

    2.1.9發展資源再生循環利用技術

    加強廢舊資源再生利用,擴大加工能力,提高利用效率。發展廢舊鋼鐵、廢舊有色金屬、廢舊塑料、碎玻璃、廢紙、廢舊輪胎、報廢汽車、廢舊電子設備與器件、廢舊家用電器和廢舊電池等再生利用技術。

    開發利用工業爐渣、煤矸石、粉煤灰、煙道灰等工業廢渣,生產廢渣磚、內燃磚、砌塊等墻體材料的工藝技術;發展冶煉廢渣、化工廢碴、造紙廢液、粉煤灰、脫硫石膏、制糖廢渣等工業廢料的綜合利用技術,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發展城市生活垃圾、農林廢棄物、沼氣池廢渣、人畜排泄物等綜合利用技術。

    2.2重點生產工藝節能技術

    2.2.1煤炭生產節能技術

    推廣煤炭開采優化巷道布置技術,簡化系統、減少巖巷。有條件的礦井推廣巷道光面爆破和錨桿、錨索、錨噴支護減少風阻。發展選煤廠閉路循環工藝,實現廢水和煤泥回收利用。在缺水或高寒地區,推廣干法選煤新工藝。

    2.2.2電力生產節能技術

    發展、推廣火電廠全過程優化運行和狀態監控技術。在煤粉鍋爐中推廣氣化小油槍、等離子點火等節油或無油點火穩燃節能技術。

    推廣電力設備改造提效技術。對現有200MW、300MW機組,進行提高低壓缸通流部分效率的改造及各類機組低效輔機的技術改造。

    發展、推廣電網經濟運行技術。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優化變壓器分接頭配置,加強無功補償及其調節能力,提高用電功率因數。建立、完善電網運行信息系統,推廣電網線損診斷與管理技術。加強對電網線損率的分級管理和分區分壓分線(臺站)的統計分析、理論計算和小指標考核等線損管理制度。發展推行電網用電側監測管理技術。

    發展、推廣大型企業用電管理信息系統、車間工藝自動控制節能技術。

    2.2.3鋼鐵生產節能技術

    發展鋼鐵露天礦山陡幫和高臺階開采以及地下礦開采結構參數優化技術。

    焦化發展型煤煉焦技術,干熄焦大型化技術。

    發展超高鐵、低硅、低燃耗、高還原度燒結技術,推廣低碳厚料層、混合料預熱、熱風點火和小球燒結等節能技術。

    發展高爐大型化、優化爐料結構和長壽命技術,實現精料、高風溫、高噴煤比、低硅冶煉,建立高爐操作專家系統。研發熔融還原、直接還原煉鐵新技術。

    發展煉鋼節能技術。轉爐向大型化發展,逐步實現負能煉鋼;電爐煉鋼采用水冷爐壁—泡沫渣埋弧熔煉及高電壓、低電流供電熔煉技術;推廣廢鋼預熱技術;開發超高功率直流電弧爐和雙殼電弧爐等節電產品。

    推廣高效連鑄、薄板坯連鑄連軋和近終型連鑄技術。

    發展蓄熱式加熱爐技術,連鑄坯熱裝熱送、直送技術,汽化冷卻技術等。

    2.2.4有色金屬生產節能技術

    發展有色金屬礦露天開采和地下礦采場大型化技術、大型開采設備,實現浮選和多碎少磨設備大型化。

    發展中低品位鋁土礦選礦脫硅技術和高效短流程生產工藝;發展氧化鋁生產間接加熱、強化熔出工藝技術;拜耳法管道化熔出技術。燒結法熟料燒成工藝過程發展窯外烘干預熱、智能集中控制技術;發展氫氧化鋁焙燒工藝過程流態化閃速焙燒及循環流化床焙燒技術;高效能降膜蒸發、閃速蒸發、多效蒸發、板式蒸發等工藝技術。

    發展300kA以上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生產技術、電解鋁液直接生產鋁及鋁合金錠等綜合節能工藝。

    發展大型硫化銅精礦冶煉,推廣富氧強化熔池熔煉及高濃度富氧、常溫鼓風閃速熔煉工藝;發展銅冶煉連續吹煉和濕法煉銅技術;推廣不銹鋼永久陰極母板。

    推廣鉛冶煉過程氧氣底吹熔煉、渣還原煉鉛(SKS法)及氧氣頂吹熔池煉鉛新工藝,改進現有燒結—鼓風爐工藝;研究開發直接煉鉛工藝。

    推廣鋅冶煉過程富氧強化焙燒及加壓浸出工藝技術。發展鎳硫化礦冶煉過程的富氧強化閃速熔煉或熔池熔煉工藝。

    發展錫冶煉奧斯麥特富氧頂吹熔煉工藝。

    利用焦爐煤氣發展硅熱法煉鎂技術,開發新型鎂還原工藝及大型無隔板鎂電解槽。

    發展銅鋁鉛鋅冶煉過程檢測和優化控制技術及短流程、連續化加工成型技術。

    發展鈦渣冶煉密閉電爐的連續加料、大型沸騰氯化爐生產四氯化鈦和還原—蒸餾聯合法制取海綿鈦新工藝。

    2.2.5黃金生產節能技術

    發展高效選礦、多碎少磨和優化冶煉工藝技術:高硫、高砷金精礦采用生物氧化技術;載金炭采用高壓無氰和常溫常壓解吸工藝;高品位貴液采用一步電積工藝;金泥采用濕法冶金工藝。
2.2.6建筑材料生產節能技術

    發展、推廣水泥大型窯外分解新型干法窯生產技術,以及相應的生產技術裝備,如高效粉磨、高效冷卻、優質耐火材料生產技術等。開發利用可替代原、燃料的廢棄物再生能源。

    發展大型(日熔化量500t以上)優質浮法線生產技術。全面提高洛陽浮法玻璃成套工藝技術與裝備,研發推廣浮法玻璃窯爐的輔助熔化與全氧、富氧燃燒技術。

    發展建筑陶瓷、衛生陶瓷輥道窯技術,大噸位壓磚機技術,高速燒嘴燃燒技術,窯爐大型化及窯體耐火保溫輕質化,節能煅燒技術等。

    發展煤矸石、粉煤灰、頁巖等生產空心磚和裝飾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發展各種具有輕質、保溫、節能、隔音、裝飾功能的建筑砌塊制品;研究開發工業化生產的成套技術等。

    發展年產3萬t以上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技術和產品深加工技術。

    推廣和提高石灰連續生產節能立窯技術。

    2.2.7化工生產節能技術

    發展大型化、集成化、自動化生產合成氨技術;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生產合成氨技術,主要有天然氣自熱轉化技術(ATR)、非催化部分氧化技術(POX),以及相應合成氨凈化技術;發展用煙煤、褐煤等粉煤和水煤漿制合成氨技術;采用能量系統優化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

    發展低能耗合成氨工藝。改進和發展工藝單元技術,包括溫和轉化、燃氣輪機、低熱耗的脫碳與變換、深冷凈化、效率更高的合成回路和低壓合成技術。

    發展離子膜燒堿技術和氧陰極技術;推廣節能型離心膜電解槽;推廣燒堿改性隔膜+金屬擴張陽極+活性陰極隔膜法電解技術;推廣高效節能型蒸發技術和裝置。

    純堿生產推廣氨堿法真空蒸餾或干法加灰蒸餾技術,蒸餾廢液閃發技術;聯堿法高效淡液蒸餾塔技術,新型變換氣直接制堿技術,高效換熱設備節能技術,氯化銨結晶工序節能技術。

    發展大型密閉電石爐和大型黃磷電爐,采用機械自動上料和配料密閉系統技術。

    2.2.8石油天然氣開采節能技術

    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發展高效采油工藝設備,推廣抽油機系統優化匹配和優化運行技術;優化簡化油氣集輸工藝流程,建設多功能合一、高效節能的油田聯合處理站;推廣整裝稀油油田油氣集輸密閉流程;發展優化注水工藝技術,高含水期完善注采井網、擴大注水波及體積,特高含水期采取細分層注水、細分層堵水、調剖等措施;推廣高效注水泵機組和注水系統優化運行技術;推廣稠油熱采提高注汽鍋爐能效技術、高壓高溫輸汽管道保溫技術、稠油污水深度處理回用鍋爐技術;管道輸油推廣密閉輸送工藝和高效加熱爐、輸油泵及配套的電動機;推廣降凝降粘減阻技術,不加熱輸送技術和智能清管技術;管道輸氣推廣管道內壁涂層技術、不停輸清管技術;石油鉆井推廣水平井、欠平衡鉆井、分支井等先進鉆井技術,推廣鉆井提速技術和網電驅動鉆機;油井施工推廣“綠色作業”技術。

    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推廣先進的油藏模擬軟件和油藏監測的四維地震技術;研究油氣田開發動態跟蹤技術;優化油田壽命期內的采油方式;推廣水驅、CO2驅、聚合物驅、微生物采油等新技術;合理利用地層壓力提高驅油效率和采收率;利用水平井、大斜度井、多底井等先進鉆完井技術;在油田高含水階段,推廣“穩油控水”新工藝。發展從油藏、井筒、油氣處理到外輸全過程的整體能耗優化工藝技術。充分考慮油田群或氣田群天然能量的平衡利用,確定聯合開發中心平臺的位置;充分利用氣井壓力輸送天然氣。采用水力旋流器、膜分離技術等高效含油污水處理設備;采用油氣集輸系統密閉流程工藝。

    2.2.9石油化工生產節能技術

    煉油常減壓蒸餾裝置,采用夾點技術優化換熱和預閃蒸等節能型流程;催化裂化裝置,推廣降低焦炭產率和減少裝置結焦技術;芳烴抽提工藝過程,推廣高效溶劑(四乙二醇醚、環丁砜等)技術;用氫裝置發展氫能優化技術;研究開發低能耗的過濾—吸附再生法;推廣應用抽提蒸餾工藝。

    研究開發加氫裝置熱高分流程的優化技術;采用液力透平回收壓力能;開發、應用新型加氫催化劑、先進的反應器內構件和循環氫脫硫措施;推廣延遲焦化裝置大型化、雙面輻射加熱爐技術;推廣裝置間熱聯合技術。

    推廣乙烯裝置裂解爐空氣預熱技術、乙烯在線燒焦技術,推廣乙烯裂解爐強化傳熱技術;開發加注結焦抑制劑,推廣低能耗分離技術。研發合成樹脂催化劑技術,完善聚丙烯裝置的丙烯原料精制系統。推廣合成橡膠吸收式熱泵技術。研發直接干燥技術。

    2.2.10輕工生產節能技術

    造紙化學制漿向深度脫木素蒸煮工藝、氧脫木素、無元素氯和全無氯漂白方向發展;采用高濃篩漿、高效精漿技術和設備;發展高得率制漿技術(如TMP、CTMP、APMP等)及中高濃漂白技術;造紙機采用新型脫水器材、寬區壓榨、全封閉式氣罩、熱泵、熱回收技術等;制漿、造紙工藝過程及管理系統計算機控制等技術。

    日用玻璃推廣節能環保型窯爐,綜合采用新型優質耐火材料并合理匹配,強化窯體保溫,減少流液洞玻璃液回流,增加蓄熱室回收效率及合理應用窯坎、鼓泡、電助熔、深澄清池等技術,發展推廣純氧助燃、全氧燃燒和減壓澄清技術,提高窯爐熔化率和窯爐壽命;改善燃燒工藝條件,選用燃燒效率高、污染小的燃料,保持最佳空氣系數,阻止三次空氣漏入;優選玻璃配方,推廣全國基本統一的日用玻璃化學成分組成及組成范圍,提高廢玻璃加入量的比例,改善工藝條件和生產過程控制,發展瓶罐玻璃輕量化技術。

    日用陶瓷推廣節能型先進窯爐,采用新型優質耐火保溫材料,全保溫和優化窯爐結構及先進燃燒控制系統等技術;開發日用陶瓷工業窯爐技術支撐體系;推廣輕質耐火材料匣缽、窯具、窯車,采用清潔氣體燃料或液體燃料,實現明焰無匣燒成。

    制糖業向大型化發展(日處理糖大于3000t),充分利用低熱值煮糖汁汽和熱能,提高糖廠蒸汽復用指數;采用降膜蒸發罐、強制循環煮糖罐、全自動分蜜機等先進設備,實現制糖生產熱能集中控制。

    井礦鹽向生產裝置大型化(單套設備生產能力大于60萬t/n)發展;鼓勵發展液體鹽;推廣鹵水凈化新技術;改造現有高耗能設備;積極采用鹽硝聯產制鹽技術;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產品綜合能耗達到行業規定指標。

    2.2.11紡織工業生產節能技術

    推廣自動化、高效化紡織工業工藝技術和裝備,縮短工藝流程,提高效率。棉紡行業推廣緊密紡、中高支轉杯紡紗工藝和高智能型寬幅無梭織機等新技術;染整行業推廣高效節水、節能型助劑和冷軋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藝,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處理機、高效節能的拉幅定型機等。采用多效多級蒸發設備與技術處理印染的堿液、化纖的酸液。

    2.3生產過程余熱、余壓、余能利用技術

    推廣生產過程余熱、余壓、余能的回收利用技術,遵循“梯級利用,高質高用”原則,優先把高品位余熱余能用于做功或發電,低溫余熱用于空調、采暖或生活用熱。

    2.3.1發展工業窯爐余熱、余能利用技術

    工業窯爐煙氣余熱可用于空氣、燃料及物料的預熱及爐外熱回收設施。

    2.3.2發展鋼鐵生產過程余熱回收利用技術

    推廣干法熄焦技術,開發推廣爐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綜合利用焦爐煤氣和焦油做民用燃料或生產化工產品。

    2.3.3推廣鋼鐵生產過程副產煤氣等余壓回收利用及發電技術

    推廣高爐煤氣干式除塵壓差發電技術和轉爐煤氣、蒸汽回收技術,轉爐干法除塵技術。充分利用低熱值高爐煤氣和轉爐煤氣,發展燃氣蒸汽聯合發電技術,逐步實現鋼鐵生產工藝過程燃料無油化。

    2.3.4發展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余熱和副產煤氣的回收利用技術

    2.3.5發展、推廣大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玻璃窯低溫余熱利用技術

    2.3.6發展利用焦爐廢氣生產石灰工藝技術,提高石灰副產品回收綜合利用

    2.3.7發展利用電石爐爐氣和炭黑、黃磷、合成氨、硫酸生產中產生的可燃氣體作燃料或原料技術

    2.3.8發展推廣石油化工生產過程能量回收利用技術

    推廣余熱、余汽發電、吸收式熱泵和制冷技術。催化重整(包括半再生和連續重整)過程推廣回收重整加熱爐煙氣余熱技術。發展油品儲運系統回收放散氣體和減少原油加工損失的技術。采用自動點火系統,提高火炬氣回收率。

    2.3.9發展乙烯熱聯合技術,采用燃氣輪機—加熱爐(裂解爐)聯合供熱供電

    2.3.10加強合成纖維原料丙烯腈回收系統的余熱回收利用

    推廣PTA蒸汽透平技術;精制部分推廣能量回收技術;己內酰胺生產采用仿生催化氧化、環己酮氨肟化等技術。

    2.3.11研發衛生陶瓷梭式窯余熱利用技術

    重點解決“雙爐”系統梭式窯和梭式窯專用助燃空氣預熱換熱系統。

    2.4高效節能設備

    研發、推廣高效節能型工業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主要包括工業鍋爐、工業窯爐、各種電動機、風機、泵、壓縮機、氣體分離設備、電力變壓器等。

    2.4.1發展、推廣高效和清潔燃料工業鍋爐

    發展、推廣新型高效工業鍋爐系列。

    發展、推廣循環流化床工業鍋爐,采用與燃氣輪機或內燃機配套的余熱鍋爐。

    推廣使用潔凈煤、型煤和生物質燃料等的鍋爐。

    發展先進高效的燃燒裝置,推廣煤粉分級燃燒等潔凈燃燒方式;提高工業鍋爐自動控制裝置和燃燒監測手段;推廣低阻高效旋風除塵器。

    2.4.2發展、推廣高效工業窯爐

    發展新型隔熱保溫材料工業窯爐。新建工業窯爐應向連續化、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研發、推廣蓄熱式燃燒器自身預熱燒嘴系列、高速燒嘴系列、平焰燒嘴系列產品。開發組合燃燒單元,爐溫自動控制,空燃比控制,爐壓控制等系列產品。

    發展大容量和高功率密度爐型感應熔煉爐。

 2.4.3發展高效、強化換熱設備

    發展高效、長壽、強化換熱設備,如各種管殼式強化換熱器,波紋管換熱器、板式換熱器、螺旋管式換熱器、新型高效噴流換熱器、流化床換熱器、碳化硅換熱器、陶瓷換熱器等高溫換熱器以及熱管等小溫差換熱器。

    2.4.4發展、推廣高效機電設備

    推廣S11型及低損耗變壓器、低能耗導線、金具等節能型配電設備及附件。

    發展高性能無功補償裝置。推廣可調節型低壓無功補償裝置、高壓先進性能無功補償裝置(SVC、SVG等);改進電網供電質量的節電設備,如諧波防治裝置等。

    發展、推廣高效率的泵類設備。通過完善泵的三元流場、二相流分析計算方法,改進加工工藝,使泵的能效達到83%~87%;開發使用與變頻器結合的可進行流量調節的恒流量、變揚程特性水泵,替代水閥進行流量調節,并擴大系列型譜范圍,增加品種。

    推廣節能型通用風機產品,通用風機的效率平均應達到80%~85%。開發新型礦用風機、風扇,電廠、工業鍋爐用高效節能風機,如三葉羅茨風機,三元流動葉輪的高效節能風機等;開發使用與變頻器結合,用于流量調節的恒流量、變揚程特性風機。

    發展、推廣變頻調速技術與裝置及內反饋斬波調速技術與裝置。開發電動機拖動用節能調速裝置、工藝調速性能用交流調速裝置、特種調速用交流調速裝置、變頻電源及車船使用的直—交逆變電源、牽引調速專用裝置、綠色發電用異步電動機變頻調速裝置等。

    研究、發展節能高效電動機。采用冷軋硅鋼片代替熱軋硅鋼片,生產動力用電動機和與變頻器集成的變頻電動機。研發、推廣銅轉子電機高起動轉矩永磁同步電機。

    研發余熱、廢熱、太陽能空調、熱泵機組和冷熱電聯產裝置。

    推廣逆變式焊接電源焊機,開發絕緣柵雙擊型晶體管(IGBT)逆變電源、自動、半自動焊接設備和二氧化碳(CO2)氣體保護焊機等。

    研發電子音視頻節能節電產品,包括低待機能耗的CRT機、液晶等離子平板彩色電視機、DVD/VCD視盤機等家用電子音視頻產品和計算機顯示器、傳真機、復印機等信息通信產品。

    2.5節能新技術

    2.5.1研發、推廣高紅外、遠紅外、等離子、感應加熱等高效加熱新技術

    2.5.2研發、推廣微波能高溫技術,如微波燒結、微波高溫合成工藝及相關設備

    2.5.3研發、推廣膜技術在氣體分離、污水處理、電解等領域的應用

    2.5.4研發新型煤粘結劑、助燃劑和工業型煤,發展煤粉成型技術

    2.5.5研發中小型高效清潔煤燃燒技術及裝備

    2.5.6研發機械、電子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機電一體化技術裝備

    2.5.7研發微生物選礦、微生物化肥等微生物技術

    2.5.8研發環保、高能效比制冷劑等技術,發展冰(水)蓄冷技術,研發動態蓄冰技術

    2.5.9研發新型傳熱傳質技術以及納米技術、超導技術、超聲技術、磁化乳化技術、稀土技術在節能領域中的應用

    2.5.10研發減磨與潤滑技術、新型密封技術、防腐蝕技術、清洗與除銹除垢技術、添加劑技術、催化助燃等高新技術

    2.5.11研發高溫超導技術在大電流傳輸、電能儲存和高效電動機的應用

    2.5.12研發天然氣水合物等新型能源開采技術

    2.5.13發展、推廣電子技術、模糊控制技術在用電設備和家電產品中的應用

    2.6節能新材料

    2.6.1研發、推廣新型保溫、隔熱、高溫、密封材料

    推廣新型優質保溫耐火材料。1250℃以下工業窯爐推廣高鋁纖維,硅酸鋁纖維耐火材料,1250~1400℃工業窯爐逐步推廣高溫氧化鋁耐火纖維材料。

    推廣建筑用模塑聚苯乙烯、擠塑聚苯乙烯、聚氨脂、硬質酚醛泡沫、巖棉、玻璃棉、膨脹珍珠巖等保溫材料,推廣應用新型節能墻體材料和節能窗框、玻璃材料。研究開發相變儲能材料和薄膜型熱反射材料。開發優質巖棉材料。

    推廣微孔泡沫聚氨酯隔熱材料、陶瓷電熱膜等。

    研發新型高性能熱力、供冷管網保溫材料。

    推廣高溫優質耐火材料,如冶金、建材行業用高純鎂砂、鎂鉻質、鎂鋁質及不定型澆注耐火材料。

    2.6.2研發特殊高性能金屬和金屬基復合材料

    研發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貯能裝置及材料,推進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金屬空氣電池,超級電容器及相關材料的應用和發展。

    研發用于交通、石油化工和電力行業的耐高壓、耐磨損、抗腐蝕,改善導電、導熱性的輕合金結構材料,超細晶粒硬質合金材料,高抗磨金屬材料及非金屬材料。

    研發、推廣用于煤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的高耐磨工藝介質。

    研發低密度、高強度、高彈性模量、耐疲勞的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結構陶瓷、多孔陶瓷等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以及高性能的增強粘合劑。

    2.6.3研發化工、石化新型催化劑、添加劑、乳化劑等

    2.6.4研發、推廣高效節能的新型材料

    研發高溫煙氣余熱回收用耐熱高溫合金碳化硅、氮化硅等非金屬材料。

    研發高溫超導線材、塊材及大面積雙面超導薄膜材等超導材料。

    研發太陽能熱利用的透過、反射、吸收和貯能材料。重點發展與太陽能高溫利用技術相關的材料。

    研發變壓器用高硅含量低損耗硅鋼片,低損耗非晶合金導磁材料。

    研發、推廣釹鐵硼磁性材料、高性能稀土發光顯示材料、稀土貯氫材料。

    3建筑節能

    目前我國城鄉既有建筑面積超過420億平方米,年竣工建筑面積超過20億平方米,其中大部分為高耗能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用能增長迅速。新建建筑應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積極開展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使建筑能耗大幅度降低。

    3.1建筑節能設計技術

    3.1.1嚴格實施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按照建筑用途和所處氣候、區域的不同,做好建筑、采暖、通風、空調及采光照明系統的節能設計;完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立建筑節能評價體系。

    3.1.2完善、規范符合我國國情與節能標準要求的管理技術

    發展適用于各種建筑的用能模擬軟件與節能設計計算及審核軟件。發展建筑用能檢測和智能控制技術與設備。

    3.1.3發展建筑節能標準化,完善建筑節能標準系列

    制定并不斷更新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改造標準和施工驗收規范,采暖空調照明系統運行標準,建筑節能產品標準,以及有關熱工性能及能耗檢測方法標準,并編制配套的節能設計標準圖集。

    3.1.4加快墻體材料改革,研發節能節材結構體系

    3.2建筑墻體、屋面和門窗節能技術

    3.2.1推廣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復合的外墻和屋面,特別是外保溫外墻和倒置屋面

    發展以粘貼、釘掛、噴抹和澆入方法復合的多種外墻外保溫技術,特別是工業化方法建造技術。在嚴寒和寒冷地區淘汰外墻內保溫技術。研究保溫墻體防火、防潮、防裂技術。

    3.2.2研究、發展綠化遮陽、通風散熱和相變蓄熱技術

    完善倒置屋面、架空屋面、種植屋面與反射屋面等技術。

    3.2.3發展節能窗技術,控制窗墻面積比,改善窗戶的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

    研發玻璃節能技術,推廣采用中空玻璃,提倡充入惰性氣體,推廣低輻射率(Low—E)玻璃、太陽能控制低輻射(Sun—E)玻璃。低導熱率的間隔條。推廣斷橋、復合、加設空腔等技術,降低窗框的傳熱。嚴格窗框與窗扇、窗框與墻體間的密封。推廣窗戶遮陽,發展活動外遮陽技術。

    3.2.4限制玻璃幕墻的使用,提高玻璃幕墻節能要求,嚴格控制玻璃幕墻能耗、發展雙層通風遮陽式幕墻

    3.2.5推廣能耗較低的高效保溫建筑材料和制品,研發相變儲能材料和薄膜型熱反射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

    3.2.6研究和完善隔熱涂料的應用技術,在夏季有隔熱要求的地區推廣應用

    3.3采暖和空調節能技術

    3.3.1發展以集中供熱為主導、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城鎮供熱采暖節能技術

    3.3.2發展優化配置冷、熱源技術,避免低負載運行,提高采暖空調和熱泵系統運行時的實際COP值,推廣建筑空調和采暖系統風機和水泵變頻調速技術

    3.3.3研發各種空氣熱回收技術與裝置

    經過技術經濟比較,采用如轉輪式全熱交換器、紙質全熱交換器、熱管式顯熱換熱器、空氣—空氣換熱器和溶液式全熱回收器等。提倡充分利用室外空氣的自然冷卻能力轉移建筑內熱量,如過渡季利用室外新風方式、冷卻塔換熱方式等。

    3.3.4發展地熱源、水源、空氣源熱泵技術和污水源熱泵技術

    一般情況下不應采用直接電采暖方式。提倡蓄冷、蓄熱空調和采暖,盡量利用電網低谷負荷。

    3.3.5發展太陽能供熱水、太陽能利用設備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研究太陽能采暖制冷技術

    3.3.6發展燃氣空調,在夏季電力不足地區推廣使用

    3.4采光和通風節能技術

    3.4.1發展利用自然光技術

    3.4.2發展利用自然通風技術,合理組織室內氣流路徑

    開發住宅用手動或自動調節進風量的通風器。

    3.5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技術

    3.5.1研究分析既有建筑現狀,建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評估體系

    3.5.2研發、推廣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結構、不同構造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技術

    主要包括外墻增加外保溫、隔熱、屋頂加設倒置屋面、平屋頂加設坡屋頂、窗戶改為雙(三)玻中空及Low—E、Sun—E玻璃、窗戶外側增設活動遮陽卷簾,玻璃幕墻設外夾層,入口加設外門等技術。發展單管串聯采暖系統改造、加設溫控閥及熱計量表的技術。

    4交通節能

    建設我國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及管道運輸的優勢,合理配置運輸資源,提高交通運輸能源利用的整體效率。
4.1鐵路運輸

    4.1.1大力發展電力牽引

    在主要繁忙干線、運煤專線、長大坡道和隧道線路上優先采用電力牽引。

    4.1.2推廣先進的電力牽引供電方式

    提高電力機車的功率利用率和牽引變壓器的容量利用率,降低變壓器和接觸網的損耗,提高功率因數。在電氣化區段運行的旅客列車,取消發電車,實行接觸網供電,研制和開發再生制動。

    4.1.3合理發展內燃牽引

    在不同縱斷面的區段運行時,內燃牽引要發展控制合理用油的節能裝置,寒冷地區的內燃段應建立保溫庫或地面預熱裝置。加強對內燃機車用柴油、潤滑油的質量檢驗,確保機車用油品標準。大力推廣內燃機車低燒一號柴油和各種節能技術。

    4.1.4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提高國產機車、車輛的設計制造水平

    要加快機車交流傳動技術的應用,重視機車車輛或動車組的流線化設計,增加車輛載重,減少自重。報廢50噸以下雜型貨車,發展載重75噸以上及軸重23噸以上的大型貨車。客貨車輛應普遍采用滾動軸承,舊有貨車改造安裝液動軸承。加快淘汰車型老、能耗高的機型。合理配置車輛品種,實現標準化、系列化。

    4.1.5鐵路線路要發展重軌、無縫線路和超長無縫線路

    4.1.6改善運輸組織,合理調配機車

    充分利用運輸能力,減少欠軸,避免和減少單機開行和信號機外停車。實行長交路,節約使用機車。提高貨物列車重量,擴大旅客列車編組。發展直達運輸和集裝箱運輸。

    4.2公路運輸

    4.2.1提高汽車的技術、經濟性能

    開發、推廣汽油發動機直接噴射、多氣閥電噴、稀薄燃燒、提高壓縮比、發動機增壓等先進技術;開發柴油發動機轎車;開發、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研發自重輕、載重量大的運輸設備。

    4.2.2發展使用節能型汽車

    鼓勵發展節能型轎車;加快輕型汽車的柴油化進程,發展使用柴油的汽車、專用車、廂式車和重型汽車,提高柴油車在運營車中的比重;提高專用車、廂式車和重型汽車列車在載貨車中的比重。重點發展適合高速公路、干線公路的大噸位多軸重型汽車列車、短途集散用小型貨運汽車和適合農村道路的客車。

    4.2.3研究、推廣現代化物流技術

    建設一批客貨運輸綜合樞紐,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配套的公路客、貨運站體系;建立以主樞紐為貨運節點的道路貨運信息服務系統,為我國道路貨運中小型企業提供社會化的貨物配載、交易及其他的信息服務;引導道路運輸擴展倉儲、配送等運輸功能和服務范圍;引導運輸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推廣甩掛運輸、拖掛運輸技術。

    4.2.4完善城市交通體系,調整交通結構,優化交通流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軌道交通和其它節能型交通運輸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輸效率。逐步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特大城市形成以大運量和快速交通為骨干,常規公共汽(電)車為主體,出租汽車等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城市交通體系。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電)車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4.2.5發展公交優先和交通智能管理技術

    開辟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專用或優先行駛通道,建立公共交通信號優先系統。建立智能交通綜合調度系統,信號燈自適應系統,緊急情況處理系統等智能交通體系。

    4.2.6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增加高等級和等級公路比重

    按交通量大小進行公路技術改造,逐步提高我國公路網的路面技術等級,提高路面鋪裝率;建立整治超載超限的長效機制,杜絕超載車輛對公路的損害。推廣道路瀝青路面材料再生技術和乳化瀝青鋪路技術。

    4.2.7統籌考慮路車關系,促進汽車運輸節能

    研究路網布局、路面等級、交通標志設置等與汽車行駛油耗的關系,制定公路工程節能設計及公路節能評價等規范標準,保障公路項目建設節能。完善評價標準,加強監測和評價能力建設。

    4.2.8研究、完善汽車技術狀況檢查方法及實施車輛檢測維護(I/M)制度,推廣確有效果的汽車節能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

    4.2.9推廣汽車替代燃料技術

    因地制宜推廣汽車利用天然氣、醇類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技術,開發研究電動汽車、氫氣汽車等新型動力。

    4.2.10加強汽車駕駛員節能駕駛操作培訓

    推廣汽車節能駕駛操作技術,增強駕駛員的節能意識,全面提高駕駛技術水平。

    4.3水路運輸

    4.3.1開發和采用節能新船型,降低老舊船和落后機型比重和數量

    推廣鋼制船,淘汰水泥船、掛槳機船等落后船型。加強對新建船舶和進口二手船舶能耗水平和指標的審批、監督和檢查。

    4.3.2發展船舶節能新技術

    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提高船舶設計制造水平;研究、推廣船舶節能新產品、新技術。

    4.3.3調整海洋和內河船隊運力結構

    遠洋船隊應大力發展大型集裝箱船、液化石油氣(LPG)船、液化天然氣(LNG)船、滾裝船以及大型散貨船和專用化學品船;內河船隊應在主要干線和支流上,發展分節駁頂推船隊;在水網地區,發展適合不同水域和不同貨源的多層次機動駁系列船隊;發展系列淺吃水江海直達船;促使遠洋船隊向大型化、專業化,內河船隊向標準化、系列化方向發展。

    4.3.4發展船舶運輸管理技術

    引入運輸智能化、電子信息化等先進技術,完善運輸生產組織,合理科學用船,提高船舶營運效率,同時鼓勵發展海峽、海灣和陸島客貨混裝運輸及商品車輛集裝單元化運輸等多種聯運現代運輸組織方式,促進發展現代綜合物流。

    4.3.5推廣減速航行和經濟車速技術,主機與增壓器優化調整技術,機槳匹配優化、最佳縱傾節能技術,船舶熱能綜合利用節能技術、船體防污、除污和船舶營運組織優化節能技術

    4.3.6加大航道整治力度

    提高內河航道等級,形成支干直達運輸網絡。

    4.3.7發展海上運輸新技術

    研究、推廣液化天然氣(LNG)和壓縮天然氣(CNG)海上運輸技術。研發、推廣船舶新型替代燃料,適度在船舶上推廣應用燃料電池等清潔能源。

    4.4航空運輸

    4.4.1調整空域結構、協調優化航路、航線

    推廣采用區域導航(RNAV)、所需導航性能(RNP)、航空器進離港排序等新技術。發揮協同決策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作用,增加航路可用高度層、縮小垂直間隔(RVSM),選擇航路直飛,使用有利高度,靈活使用航路、航線,減少航路堵塞和地面、空中等待,降低航空器整體運行的廢氣排放。

    4.4.2提高航空公司運行控制水平

    推廣計算機飛行計劃,國際航線使用二次放行,減少加載多余的備份油;鼓勵建立航空公司運行控制中心(AOC),做好簽派放行管理。

    4.4.3加強飛行員的技術培訓

    推廣和采用有利于節約燃油的飛行操作方法。

    4.4.4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逐步淘汰老舊飛機,引進技術含量高、經濟性能好的新飛機。結合航線特點,選擇合適的機型實施航班運輸。

    4.5港口、航站節能技術

    4.5.1推廣照明和空調系統節能改造

    推廣港口、鐵路站、場、機場等的照明節電改造,完善、提高地面信號的顯示能力,改善空調的溫度控制調節。

    4.5.2推廣有利于提高裝卸設備機械效率的節能技術

    逐步更新港、站、場裝卸裝備,優化裝卸工藝,提倡采用軌道式龍門吊等高能效設備;提高港區電網供電質量,鼓勵采用電能回饋裝置;新建工程項目杜絕選用能耗大、效率低的裝卸設備,優先選用以電能作為動力源的裝卸設備。

    4.5.3優化港口布局,引導建設專業化碼頭

    鼓勵發展煤炭、進口鐵礦石、進口原油等大宗散貨的大型、專業化碼頭,重點建設集裝箱干線港,相應發展支線港和喂給港。

    5城市與民用節能

    城市與民用節能,包括公共事業、居民、機關、院校和商業及大型公建等方面用能的節約。當前城市與民用能源消費正快速上升,推廣節能技術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環境十分重要。

    5.1城市供熱和制冷技術

    5.1.1發展集中供熱技術

    發展熱電聯產、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技術,取代小型、分散鍋爐供熱。合理選擇集中供熱方式,提高熱電比重。需用電供熱時,應發展蓄熱技術,利用低谷電。

    5.1.2發展熱電冷聯供技術

    發展城市熱水供應和夏季熱制冷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分布式熱電冷聯供系統。

    5.1.3推廣節能的供熱管網技術改造

    推廣供熱管網保溫技術。推廣直埋預制保溫管。對供熱管道、法蘭、閥門及附件按國家標準采取保溫措施。改善熱力管網的調節方式,推廣管網水力平衡設備,發展管網調度、運行、調節的智能監控技術。發展應用管網先進抗垢技術,降低管網能耗。

    5.1.4發展熱計量控制用儀表設備技術,研發不同用途的熱計量控制用儀表設備

    5.2民用能源優質化技術

    5.2.1發展城市民用燃氣技術

    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煤制氣、煤層氣等燃氣資源,增加天然氣在城市民用氣源中的比例。擴大城市燃氣用氣領域,優化用氣結構,開發、應用節能器具,提高燃氣利用效率。

    5.2.2推廣燃氣生產和輸配調度智能控制技術

    優化城市燃氣系統,提高運行效率。

    5.2.3推廣型煤和先進爐型技術

    杜絕燃燒散煤,發展多品種、多規格的型煤生產;推廣煙煤無煙燃燒技術。

    5.3綠色照明技術

    5.3.1推廣綠色照明技術和產品

    推廣高光效、長壽命、顯色性好的電光源,如:稀土高效熒光燈產品;推廣設計科學的燈具及節能電子鎮流器產品。一般建筑內部采用緊湊型熒光燈、T5及T8熒光燈,減少普通白熾燈的使用比例。實施照明產品的能效標準。

    5.3.2發展城市綠色照明技術

    推廣使用科學的節能照明控制技術。道路照明、建筑物泛光照明和區域場所照明,要采用金屬鹵化物燈和高壓鈉燈等節能型電光源。發展城市景觀照明中的半導體照明(LED)工程技術。

    5.4辦公及家用節能電器

    5.4.1推廣高效節能產品

    研發、推廣使用高效節能電冰箱、空調器、電視機、洗衣機、電腦等辦公及家用電器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變頻等高效電機,研究開發高效制冷部件壓縮機、熱交換器等,研究開發和推廣真空絕熱等高效保溫材料和技術。

    5.4.2減少待機能耗

    研發、推廣低待機能耗電器,對間斷使用電器,推廣采用可控電源插座。

6農業及農村節能

    農業及農村節能要繼續貫徹“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的方針,大力開發和高效利用各種能源資源,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廣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新型農村建筑,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擴大資源綜合利用

    6.1農業耕作節能技術

    6.1.1發展農業機械合理配置應用技術

    加強農業機械的合理配置與跨區域作業的調配。

    6.1.2加快老舊農機更新改造和運行保養

    加強老舊大中型拖拉機、柴油機的節能技術改造和農用機械的節能檢測、維修保養,提高農業機械的完好率。

    6.1.3推廣少耕免耕法、聯合作業等先進的農藝技術

    6.1.4發展、推廣農機電力驅動技術

    提高固定作業的農機電力驅動比例,減少農村固定動力座機用油。

    6.1.5推廣農機節油技術

    推廣柴油和機油添加劑節油技術、乳化柴油技術、噴油泵標準油量傳遞技術,采用金屬清洗劑替代柴油清洗。

    6.2農副產品加工節能技術

    6.2.1發展、推廣農副產品加工節能技術

    農副產品保鮮與烘干,應采用先進的節能制冷與烘干技術。充分利用電網低谷電力和可再生能源。

    6.2.2加快茶葉加工和烤煙生產工藝設備的節能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等級

    6.3漁業生產節能技術

    6.3.1發展、推廣水產品冷凍、冷藏節能技術

    應對現有的水產品冷凍、冷藏和加工設備進行節能技術改造。

    6.3.2發展、推廣漁船節能作業技術

    以中小型漁船為主,優先選用節能型柴油機;加快研發、推廣船用柴油機燃用重柴油、重油技術;優化漁船推進方式,發展可調螺距螺旋槳技術和運行系統控制技術,采用節能網、機具;配備先進的助漁導航儀器;安裝節能型冷凍保鮮設備。采用有效的節能技術改造舊漁船。

    6.3.3發展、推廣生態養殖模式

    開發示范高效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擴大地熱能以及電廠、工礦余熱的利用。

    6.3.4開展對水產品冷庫的節能改造

    推廣低能耗的制冷設備和冷海水保鮮技術。

    6.4畜牧業節能技術

    6.4.1發展獸藥生產節能新技術

    研發降低獸藥產品生產能耗技術,逐步采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淘汰老舊設備。

    6.4.2發展畜產品加工節能新技術

    不斷開發適合人們飲食習慣的美味食品,降低單位食品的生產能耗。乳品行業要采用雙效蒸發器和高效板式換熱器及管式殺菌器,提高噴粉前濃縮度,降低奶粉生產總能耗。

    6.4.3發展飼料生產節能新技術

    要通過摸索合理的飼料配方,改善飼料包括飼料添加劑品質,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單位飼料產品的生產能耗。

    6.4.4發展畜禽業節能新技術

    要改進畜禽舍設計,采用新材料新技術,發展裝配式畜舍,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建設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用于供氣、發電或供熱。

    6.5農村生活節能技術

    6.5.1發展農村小型電力和節能技術

    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小型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發電、小型生物質致密成型、太陽能利用、小型風電、小型水力發電和省柴節能等技術。

    6.5.2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工程技術和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模式

    6.5.3發展、推廣農村省煤爐灶技術

    加強農村省煤爐灶的建設,促進技術升級;鞏固省柴節煤工程基礎,推廣標準化節能商品爐灶,完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

    7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在滿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結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7.1水電技術

    7.1.1發展清潔高效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及抽水蓄能水電站機組制造技術

    研究60MW以上貫流式、1000MW級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300MW以上蓄能機組和150MW以上沖擊式水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

    7.1.2提高中小水電機組技術水平和制造質量

    7.1.3研究老電站更新改造技術和流域優化調度技術

    7.1.4發展、推廣小水電技術

    在邊遠地區,推廣離網型小水電技術;在有條件地區,推廣小水電站并網發電技術。研發小水電系統自動化和一體化技術。

    7.2生物質能技術

    7.2.1研發、推廣秸稈、薪柴等生物質高效燃燒供熱發電技術

    研發生物質直燃鍋爐和配套生物質原料前處理技術與設備。

    7.2.2研發、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供氣、發電技術和設備

    研發500kW、1000kW等多個譜系的生物質燃氣內燃機。

    7.2.3研發、推廣生物質氣化供氣、發電技術

    研發生物質氣化焦油催化裂解技術與裝置。

    7.2.4研發、推廣城市固體廢棄物發電技術

    研發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回收利用技術和設備。

    7.2.5研發生物液體燃料生產技術

    開發以甜高粱莖稈、薯類作物、甜菜和植物纖維等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術;開發以小桐子、油桐、黃連木、棉籽等油料植物(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術;推廣餐飲等行業的廢油回收、加工利用技術。

    7.2.6研發、推廣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技術

    7.2.7研發、推廣非糧食能源作物的選育和種植技術

    選育培養適合荒山荒灘、沙地、鹽堿地種植的穩產高產、對生態環境安全無害的非糧食能源作物。

    7.3風電技術

    7.3.1研發、推廣風力發電技術

    推廣離網型陸地風力發電技術,推廣陸地風電并網發電技術,研發近海風電并網發電技術。

    7.3.2研發大中型風電設備

    推廣國產1MW以上風電機組,發展2MW及以上風電機組集成制造技術。

    7.3.3研發風電配套技術

    研發風電場集中及遠程監控技術,風電場機組安全保障與風電場事故平穩過渡技術,風電場安全運行技術,風電場發電量預測及調度匹配軟件。

    7.4太陽能技術

    7.4.1研發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的生產技術,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7.4.2發展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研發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形成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設計集成能力。

    7.5地熱能技術

    7.5.1發展地源熱泵技術,研究高溫型熱泵材料及技術

    7.5.2發展地熱發電技術

    開發中低溫地熱發電系統,研究適合中低溫地熱發電熱力循環的低沸點工質,研發地熱蒸汽高溫發電技術、深層地熱發電技術。

    7.5.3推廣符合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護要求的地熱供暖、供熱水技術

    7.6海洋能技術

    研發潮汐、波浪、海水溫差等海洋能發電技術。

    8保障措施

    完善節能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建立節能監管體制和執法監督體系,規范管理與依法監督,建立節能激勵和約束機制,培育發展節能服務市場,推動節能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

    8.1加強節能法制建設

    制定促進節能技術發展的法規和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節能政策法規體系。建立節能行政監管體制和執法監督體系,保障節能法律法規的實施。編制各項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時,把節能技術進步放在優先位置。

    強化執法監督,淘汰落后的高耗能工藝和設備,禁止工藝裝備落后、能耗高項目的建設。對違法用能單位,依法實施處罰。禁止銷售不符合節能法規與標準的產品。

    8.2加強節能標準規范制定

    制定并適時修訂產品的節能標準和相關規范。完善能效標準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推進能效標識應用領域。

    定期編制、發布《節能產品目錄》、《淘汰高耗能工藝與落后用能設備(產品)目錄》和高耗能產品單位能源消耗定額標準,規范節能產品市場及應用。

    8.3加大政府對節能的支持力度

    積極支持節能規劃、政策的研究和節能標準、規范的制定。重大節能技術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及相關科學技術發展計劃。

    開展重大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推廣、宣傳培訓、信息服務和表彰獎勵等工作。加大節能技術與產品、重大節能項目示范、試點和推廣的支持力度。對鼓勵發展的節能新產品和新技術應用給予相應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開辟多種融資渠道,鼓勵企業和民間資本進行節能投資。

    深化能源價格改革,建立成本約束機制,引導用戶合理用能、節約用能,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通過市場調節,推進節能技術與產品的發展。

    8.4建立健全節能管理制度

    加強能源統計和計量管理,實施用能過程控制、監督和能效科學管理。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將節能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列為評價考核內容。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使節能評估成為項目評審的重要內容。

    8.5培育發展節能技術服務市場

    加強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發展節能服務產業,促進節能技術服務機構轉換機制、創新模式和拓寬領域。

    組織開展技術交流、技術推廣、技術咨詢、信息發布、宣傳培訓等活動,多渠道、多形式推廣節能技術與產品。

    開展節能審計(診斷),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協議、電力需求側管理等節能新機制,促進節能技術進步。

    積極推動節能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節能技術、產品,重視再創新,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技術和產品。

    8.6發揮政府機構節能表率作用

    政府新建辦公樓工程,應嚴格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加強節能監督管理與強制能效測評,積極采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設備)和新型墻體材料,建設低能耗綠色建筑。政府既有辦公建筑,應優化運行管理,有計劃地實施節能改造。

    嚴格公務車輛節能管理,鼓勵采購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車輛,按規定淘汰環保不達標、油耗高的車輛。

    大力推動政府節能采購,嚴格執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禁止采購能源效率低、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和設備。

    加強政府機構節能基礎工作,做好能源量化管理、消耗統計,建立長效機制。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91在线| 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天堂欧美 |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2021 | 色噜噜色狠狠狠狠狠综合色一 | 极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狼友视频第一页 | 91av久久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 www.俺去了|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92精品午夜福利 | 成年男人裸j网站 | 无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99 | 久草999| av免费黄色|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 | 亚洲视频一区二 |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日本熟妇HDSEX视频 | 久久亚洲经典 | 日本亚洲视频 | 五月天爱爱视频 | 琪琪五月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区非洲 | 日本99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 yw193.com尤物在线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 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操大逼小说| 奶涨边摸边做爰爽别停快点文 | 免费看黄色a级片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精品 | 日本护士野外奶水HD |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日本不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