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日益凸顯,中國已明確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提出國家層面的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總目標,指出八項重點策略以及三項重要保障措施,將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
2023年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著力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這對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1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確定張家口市等25個城市、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10個園區為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
2024年上半年,又有吉林、湖南、四川、福建、浙江、河南、河北、廣東等下屬多地印發地方性碳達峰實施方案。碳達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具有多樣性,不僅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具體路徑,還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差異化探索,更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各地區根據自身自然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提出了不同的發展要點,其中也不乏共性。
從吉林長白山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到四川攀枝花打造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再到福建漳州推動集中式光伏和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幾乎所有省市的碳達峰方案都將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和風電,作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清潔能源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各地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的一致行動。
各省市的方案不僅限于能源生產端的調整,更強調能源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例如,四川眉山加快通威太陽能高效晶硅電池等項目建設,旨在推動晶硅光伏產業高端化發展和關鍵環節技術更新;而廣東廣州則大力發展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增加本地綠色電力供應,同時加快黃埔、從化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能源產業的升級,也為其他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了實現能源的穩定供應和高效利用,各省市在碳達峰方案中普遍注重多元化能源體系的構建。四川廣元提出加快構建以水電為主,水風光多能互補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云南保山則加快千萬千瓦級裝機規模的“風光水儲”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這些方案旨在通過不同能源形式的互補,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韌性,確保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驅動力。各省市在方案中紛紛提出鼓勵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措施。如浙江杭州推動碲化鎘、鈣鈦礦等技術迭代應用,加強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與裝配式建筑融合發展;河南信陽則探索光伏發電與5G、制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新領域的高效融合。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也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各省市的碳達峰方案中可以看出,優化能源結構是實現碳排放控制的核心路徑。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多元化能源體系的構建也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碳排放控制的另一關鍵路徑。傳統的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必須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才能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求。各省市在方案中普遍強調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性,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培育和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
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是實現碳排放控制的重要動力。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通過模式創新,可以探索出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各省市在方案中紛紛提出鼓勵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措施,旨在通過創新驅動實現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是實現碳排放控制的重要保障。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如碳排放權交易、綠色金融等,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綠色低碳發展。這種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
距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已有兩年半,全國及地方在碳達峰建設上取得了不少亮眼成績。各省市的碳達峰方案在強調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推動能源與產業深度融合、注重多元化能源體系構建以及鼓勵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等方面展現出諸多共性。這些共性不僅體現了中國在實現碳排放控制路徑上的戰略考量與實踐探索,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有望在碳治理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有效完成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ml029.cn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ml029.cn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